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一系列新概念。这些新概念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推崇,认为世界会因此而改变;但也有人质疑说,这些概念是新瓶装旧酒,在核心内容上没有多少新意,更多出于经济目的。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云计算”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最时髦、最时尚的词汇,几乎每个IT企业都计划进军“云计算”市场。简单来说,“云计算”利用互联网的分布性等特点来进行计算和存储。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曾这样说:“我们正进入‘云计算’时代,在这个时代,各种信息及应用发生在分散的网络空间中,而不是在特定的处理器和硅片上。整个网络真正成了一台电脑。”美国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到2012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20亿美元,未来5年企业在“云计算”技术上花费的预算将是现在的3倍。
美国乔治敦大学迈克尔·纳尔逊教授在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对“云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他说,“云计算”使计算能力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协议出台促使互联网迅猛发展一样,“云计算”现在也面临这种关键时刻,与其有关的开放标准、个人隐私、在线版权、国家安全以及法律执行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有人对“云计算”的前景提出质疑。《福布斯》杂志今年5月在一篇名为《“云计算”神话》的文章中说,每隔5年左右,对分布式计算的吹捧就会重新出现,但由于操作风险和一些明显障碍,这种吹捧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云计算”掀起的热潮最终也会消退,驱使企业热捧“云计算”的都是经济利益:卖出更多的路由器、服务器、数据塔、数据中心……还有人讽刺说,“云计算”是个筐,企业什么都往里装。
“智慧地球”是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去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他认为,智能技术正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电力、智慧的食品、智慧的货币、智慧的零售业、智慧的基础设施甚至智慧的城市,这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有人对IBM公司的真正意图提出质疑。比如,一些人认为,IBM善于创造新概念,不断提出新口号,如“电子商务”“随需应变”,等等。但在核心内容上,这些概念还是为了销售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它们换汤不换药,没有本质区别。有人甚至怀疑,IBM是借炒作概念来掩饰经济危机下的市场颓势,营销“智慧”点亮的实际上是它的“钱途”。
总之,“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如此等等,实际上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应用。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智能化社会的到来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各种智能新概念都能得到一部分人肯定的原因。企业当然以盈利为目的,但一个智能化的地球确实也需要人们贡献更多的“智慧”。显然,IT业新概念的层出不穷应该还是利大于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