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海西区、横琴岛等诸多区域经济规划,动作之大可谓史无前例。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政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这对电子信息等行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投资政策再次向西部倾斜。日前,国务院召开会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据了解,这是我国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即将出台的又一举措。这表明中央要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财政转移支付和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要继续向西部倾斜,区域经济新变化正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意见》强调,要改变低产能落后局面,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水利、能源、信息和城镇等领域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等。这些对于信息企业在内的相关行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护航引领西部经济新一轮发展
西部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幅员面积占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占到全国28.8%,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西部大开发策略的层层推进,近年来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广西)三大经济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为其实现率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上半年的数据看,西部地区整体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内蒙古继续高增长,增速在全国排第一,四川和广西则并列第二。
此次《意见》的原则通过,可以认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后的新起点。业内人士透露,除了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是新增内容外,其余条款延续了西部大开发的一贯政策,其中,具体内容上还出现了一些新提法。
应该注意的是,此次对于西部产业发展的新定位。比如,从过去单纯经济增长进而强调全面促进社会发展,从增强经济实力进而强调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从资源导向型转变为技术、市场导向型。
《意见》第三条强调,推进工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技术引领型产业,优化发展资源利用型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会展、创意、服务外包和地方金融业;积极发展技术引领型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这些都是首次被提及,对于行业,尤其对信息产业来说颇具发展意义。
区域经济政策正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区域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统筹区域发展,建立和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长期持续扩大所造成的现实和潜在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面对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国家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区域经济政策,以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西部地区GDP由1998年的14647.3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8256.58亿元,年均增长率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十年。
继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区域振兴规划环环相扣,落子如飞。仅仅在2009年上半年,国家就先后批准了海西区、横琴岛、江苏沿海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等诸多区域振兴方案。
专家认为,国家层面的区域政策已经渐成宏观调控体系中新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区域经济正以一个新的角色,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可以预期,在决策层竭力呵护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坚信“明年春色倍还人”。
为信息行业等创造机遇
对于各区域经济体来说,在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区位条件,通过差异化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协调发展与差异化发展方面,首先应该尊重市场规律,资本的投入和市场的竞争是必要的。新华社消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在成都投资1亿美元,这是集团全国战略布局的一个重点,也是开拓西部市场的一个基地。在经济学家胡鞍钢看来,西部是中国经济下一个增长极,企业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走向最能说明市场的活力和市场的变化。
实际上,这一方面是企业对西部电子信息行业环境、潜力的看好;另一方面是企业拓展市场的积极表现,更是“资本青睐西部”的一个缩影。
更重要的,政府出台相关引导和支持政策也是不可或缺的。经验证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为全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