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佐生软件 >> 业界动态 >> 业界动态 >> 正文
  中国如何站到全球软件设计舞台中央

中国如何站到全球软件设计舞台中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64    更新时间:2012/8/1    

7月10日,有“全球软件设计奥林匹克大赛”之称的“创新杯”大赛决赛结果在澳大利亚悉尼揭晓。在有75个国家参加的软件设计大赛中,代表中国参赛的武汉大学止步在“20进6”的环节;在游戏设计比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能进入前5名。

中国年轻人从2004年起开始参加这项全球参与人数最多,“旨在激发高校学生软件设计激情”的软件大赛。在与印度、美国、日本等软件大国青年人的同台竞争中,中国学生最好的成绩是: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取得软件设计全球第三的名次,2009年和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取得嵌入式开发全球第二的名次。在个人项目IT挑战中,中国学生在2007年、2010年中两次获得第一名。

在“创新杯”主要资助方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瓦利德·阿布哈德巴看来,进入决赛的设计项目已很难分出伯仲。近年来,中国年轻一代在“创新杯”比赛中的表现与欧美国家的年轻人已旗鼓相当。

超越印度,成为全球软件大国,一直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软件行业的梦想。除了各级政府给地、给钱扶持软件企业外,软件人才培养也是业界热门话题。特别是10年前,一大批软件学院在各个高校诞生,被认为是拉开了我国“超常规培养软件人才”的大幕。

当时,力推软件学院的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认为,我国高校的软件人才培养能力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软件行业急剧发展的需求。从诞生起就与企业和市场紧密结合的软件学院企图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走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新路。

10年过去,在世界软件设计的舞台上,中国年轻的软件人员能否站到舞台的中央,全球年轻人参与度最高的软件比赛能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年轻人对技术钻得最深

用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切西瓜是一款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游戏,而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大三学生李今和他的团队设计的软件,却能通过人的眼神控制鼠标来玩切西瓜的游戏。

切西瓜只是李今设计的软件的一个基本功能。他的目标是,电脑用户不再用手控制鼠标,一切操作诸如开机关机、上网、发邮件、与好友聊天等,用眼神就能控制。这样,很多手部有残疾的人也能使用电脑。

全世界目前有数百万像霍金那样的“渐冻人”,这些患者最后全身能动的就只有眼球,李今希望他的软件能帮助这些人通过电脑实现和别人的交流。实际上,武汉的“渐冻人”邓女士已经成为李今这款软件的第一位试用者。

一些评委非常看好李今的设计,他们认为在参赛作品中,李今使用的技术最复杂,也体现了他对技术的运用十分娴熟。更重要的是,如果将来规模化生产的话,他的技术成本会很低,能让大多数有需求的人都用得起。

从近年来中国青年参加“创新杯”大赛设计的作品来看,很多评委的评价是,中国的设计在技术层面钻研最深。在中国高校的老师看来,中国学生能得到这样的评论与中国软件教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密切相关。

李今的指导教师、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蔡恒进说,与10多年前相比,目前中国软件专业的教学更加与世界、与实践接轨。比如,教材很多用的都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材,并且实现了同步更新,所以学生可以知晓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动态变化。

另外,学院更注重与企业界的合作办学,不仅很多教师来自企业,学生在企业实习也成为课程的内容之一。

要做有用的技术

决赛前,李今看了其他70多个国家同龄人设计方案的简介,一直深信自己所运用的技术是最难、最复杂的,可他的团队还是没能闯进前6名。

北京交通大学刘颖老师是评委会的成员之一。她认为,“创新杯”大赛评选优胜者的尺度不是谁的技术最炫、最酷,而是谁的方案最有解决社会问题的价值。

刘颖说,来自全球的20多位评委中,不仅有像她这样的技术专业人员,还有诺基亚等大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年轻的创业者,甚至还有风投行业的专家。评委们在讨论设计时,很多时候更像一个风投公司在分析一个项目有没有市场前景,值不值得投资。

今年“创新杯”大赛的主题是“用科技解决世界最棘手的问题”,获得一等奖的是4位乌克兰年轻人设计的“能说话的手套”。

一双普通的手套上安装了15个传感器和一个微控制器,与电脑相连后,语音程序就能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软件,把手指的变化翻译成人的语言。不能说话的人戴上这样的手套后,就能通过电脑与他人交流。

当参赛者弯曲手指,电脑发出“你好”的语音时,评委席上掌声雷动。

在很多评委看来,“能说话的手套”最能反映他们对技术价值的理解:最有价值的技术一定是能解决社会难题的技术,而不是束之高阁的技术。

刘颖说,70多件参赛作品,有的是设计者一拍脑袋的设计,当项目做得差不多了,才开始考虑,自己的这个项目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而有的设计则是一开始就明确,希望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去寻找支持的技术。

事实上,评委一眼就能看出哪些项目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哪些项目是真正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

给刘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希腊团队提交的一个项目,他们的设计是通过用照片讲故事来帮助老年人预防老年痴呆。

刘颖惊异的是,为了做这个设计,这个团队在老人院待了很长时间,专门调研项目的可行性。在刘颖看来,这或许正是中国年轻软件设计师还需要补上的课。

“设计的最后一公里”定高低

对于今天的软件应用来说,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就是说,不管软件底层的算法多么精深,但最终呈现出来的界面,要让用户能很轻松地操作。这被称为软件设计“最后一公里”的步骤,需要软件设计师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而这恰恰是不少中国软件设计人员的短腿。

此次大赛中,美国队设计的一个数学教学游戏获得游戏类设计的第一名。这款游戏一开始演示,现场观众就对其画面叹为观止。尽管也有的参赛选手不服气,认为美国队的设计运用的技术很简单,理念上也没有突破,但在一些评委看来,美国队赢就赢在整套游戏完美的界面设计,让人视觉上很舒适,使用起来也很流畅。

一位评委说,做软件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人使用吗,所以在大家技术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谁的设计更简单易学,更人性化,谁就能胜出。

在一些评委看来,美国队演示推销自己作品的能力,也为他们赢得游戏设计的冠军加了分。

如何做一场精彩的演示其实是除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比拼。10多年前,当我们分析中国软件行业短板时,语言问题首当其冲,最经常被提及的话题是,印度软件设计师的优势在于他们英语好。

从“创新杯”比赛的过程来看,英语已经不再让中国年轻人丢分。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瓦利德·阿布哈德巴说,中国年轻人的英语已经非常优秀,在全世界进行交流都不成问题,现在更需要提升的是技术之外的软实力。尽管“创新杯”是一个以技术为出发点的比赛,但评委也会更看重技术之外的软实力,比如,参赛者演示的水平和技巧。

刘颖印象最深的演示是新西兰的参赛者,他们做的一个项目是通过云计算帮助盲人识别图片的软件。他们在演示的时候,没有采用枯燥的演讲,而是请现场所有的人闭上眼睛,作为一个盲人去体会他们的产品。

在刘颖看来,这样的沟通技巧远不是书本上就能学到的。

文章录入:wlping    责任编辑:wlping 

佐生软件推荐软件:化妆品生产软件,收银软件,生产管理软件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