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牡丹电视以高占有率成为中国电视业的“带头人”,这家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曾名声四起,也曾被遗忘,如今这家老牌国企卷土重来,又再次回到人们视野,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然而,面对当下家电业的激烈竞争,牡丹电视是否还能回归这个行业?伴随着电视产业的复出,牡丹集团又将有怎样的动作?
牡丹集团退出传统制造业
近日,在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牡丹展示了多款自主研制和联合开发的新产品,被业内视为是牡丹品牌回归与新生的标志。而此次牡丹集团展示的一幅数码版《富春山居图》,更是增厚了牡丹复出之迹象。牡丹是否准备再次试水电视产业?
从今年10月中旬,牡丹集团开始招募人才,记者发现,在其官方网上,有47条招聘信息,近50个高端职位,涵盖了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等方面。
“牡丹招聘并不针对电视产业,更多地面向数字文化信息产业链的大型合作项目。”牡丹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次,牡丹在工博会上展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1英寸超高清晰度显示终端、3D摄像和显示装备,以及系列数字产品,这都是近年来牡丹在数字电视的应用技术和产品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牡丹新品高调亮相,更顺理成章地被业界视为欲在电视业重整旗鼓。
“展出当日,牡丹已经与韩国VG联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如果顺利,明年年初将以牡丹品牌向国内外市场推广数字创意商用显示系统。这次招聘也是为新事业做一些准备。”牡丹集团人士透露。
对于业内对牡丹此次高调复出旨在回归电视产业的解读,上述集团人士并不认同:“如今家用电视机已不是牡丹的主产业。牡丹新款电视机的问世,更多的意义在于唤起大家对牡丹品牌的回忆,挖掘和延续牡丹品牌价值,振兴品牌。”
据了解,牡丹现在主营业务包括数字电视技术检测和应用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平台建设、科研开发、产业孵化等相关业务。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地为振兴品牌做准备,信念从未减退。”上述牡丹集团人士告诉记者。
2008年牡丹集团明确放弃传统制造业,主营推行科研开发、产业孵化和平台建设“三位一体”经营模式。2009年与清华大学、京东方、海尔等单位联合成立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并落户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推动卫星广播、有线电视及IPTV等技术成果转化。
“建设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是我们现在重点打造建设,也是我们的核心任务。产业园的入孵企业中有的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牡丹一位高管告诉记者。牡丹商业模式也在变化:从终端制造商,向价值链的高端过度,整合产业链,在强化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合作和国际化合作,向数字电视标准、技术、产品和服务领域延伸,探索以数字创意带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
而在花园路牡丹集团总部,原本的彩电生产线早已迁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牡丹已经从制造环节淡出转向外包,目前牡丹品牌的电视机产品是由京东方代工。”
与电商加强合作
“牡丹虽好,还要爱人喜欢。” 在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中,80年代初的时候,家里买的第一台电视机,是牡丹牌经典的那一款14寸彩电。拥有一台牡丹牌电视机,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很多中国家庭的梦想。
在黑白电视年代,天津生产的北京牌电视机、北京生产的牡丹牌电视机、上海生产的金星电视机各据一方“诸侯争霸”。随着彩色胶卷,彩色电视机的登场,牡丹集团前身,也是北京电视机厂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电视机生产厂家引进了彩色电视机生产线。
80年代牡丹牌电视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曾经超过50%。90年代初期牡丹电视市场占有率维持在20%左右,1993年产量达70万台。然而90年代后期,彩电市场竞争空前激烈,随着传统CRT彩电向平板电视转型升级,“牡丹”这个中国彩电发展初期传统制造业的行业巨头,战略上陷入被动,渐渐退出市场。规模化生产的传统制造时代成为牡丹人的回忆。
“由于价格、成本、政策等多种因素,一段时间牡丹的电视机产业在萎缩。”上述牡丹集团高管表示,2008年牡丹开始转型,社会对牡丹的认识更多停留在电视机上,牡丹品牌仍旧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跟随转型步伐,液晶时代牡丹也不会落下脚步。
“电视的利润很薄,未来牡丹电视不会通过卖场形式进行销售,更多地通过与京东商城等电商合作,走线上销售模式。对于批量采购我们也提供直销方式。”对于牡丹电视的销售模式,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同时,他表示:“家电市场同质化是普遍现象,目前牡丹推出的新款电视机完全达到行业同一水平,配上牡丹的机顶盒,就成为电视、电脑二合一的智能电视。未来的创新目标是实现手机、电视、电脑的三屏融合。”
“在竞争白热化的家电市场,在智能和移动互联领域,家电厂商亦可能出现新一轮同质化,牡丹在彩电市场能否崛起,关键在于创新。牡丹集团在电视行业沉溺了很多年,再发力,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欣喜。”家电行业观察家梁振鹏如此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