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一年发布新旗舰芯片架构和 IP 组合,绑定台积电下一代制成和工艺,这个场景何尝不让人觉得眼熟。
回到 ARM Cortex-A9 的年代,高通曾经因为台积电 28nm 制成的产能和良品率问题而大幅推迟自家 Snapdragon S4 系列旗舰智能手机处理器的出货,从而不得不背上“胶水双核”的骂名。
再看这次的 A72,一同参加发布会的台积电代表提到 A72 在官方描述中相对 A53/A15 的理论提升最大值要依赖台积电的 16nm 制成和 FinFET+ 工艺,而 A72 相对 A57 除去制成和工艺带来的性能提升则未被提及。此前,台积电因为 FinFET 技术被三星“盗取”甚至面临后者赶超之势而引发的商业间谍官司正闹得沸沸扬扬。综合多方面因素,这一实际性能存疑、终端产品理想量产时间在至少一年后的芯片设计似乎意味着: ARM 在去年发布(且存在功耗问题)的 A57 架构之外,几乎跳过了 2015 年的高端市场。
发布会上,ARM 提到目前为止 A72 已经有十余家合作伙伴获得授权,但正式透露的仅有联发科、瑞芯微、海思三家中国芯片制造商。联发科代表甚至在发布会上暗讽最近高通 S810 “因功耗问题延期”的传言。无巧不成书,根据今天微博上 [at] 手机晶片达人曝光的产品信息,高通很可能在 2016 的产品中转而使用自研的 Maia 架构芯片。
高通 + 三星,这可就是世界上绝大多数智能移动设备的芯片份额了。
再看过去一年,ARM 曾经无人能出其右的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设备市场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联发科因为对市场的敏感和极其迅速的研发和方案推出速度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原来属于高通的市场份额,但即使是其旗舰产品也因为红米、魅族产品的使用而不可避免地牢牢贴上“高性价比”、“入门旗舰”等标签。而以高通、三星为主导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除苹果产品之外),则因为国产厂商的崛起和出货量暴涨而被锁定在 350 美元以下的价格区间内(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Android 手机的全球出货均价为 254 美金。)。
平板市场又是另一番景象:Google 甚至在 Android AOSP 中彻底删除了平板相关的 UI 代码,Nexus 10 平板的后续产品也未见推出。同时 iPad 标准版出货量和增长放缓,iOS 和 Android 两大系统的平板产品都转为向手机市场妥协的 7 英寸屏幕产品。低端市场上,深圳厂商靠英特尔的补贴将带 miniHDMI 接口并且运行完整版 Windows (附送一年 Office365 订阅)的解决方案价格做到低至 200 元人民币以下。与此同时,往常带有“山寨标签”的酷比魔方、蓝魔等厂商则接着新的 Wintel 组合将自家产品做到了 Android 平板(对他们而言)不可能实现的 500 美元售价。
如何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形象和溢价就变成了一个首要问题。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了。事实上,从 2013 年开始,ARM 和高通等上游厂商就开始积极在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传播渠道上寻求曝光。这种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曝光一方面用于利用消费者印象逆向推动厂商出于市场考虑选用自家产品,一方面也帮助客户打造品牌形象,增加 Sales Point。
平板市场上,ARM 依然保持很强势的地位。平板电脑概念借 iPad 兴起以来,用户和制造商一直难以明确此类产品和受众的清晰定位。Top Gear 主持人、BBC 镇台之宝 Jeremy Clarkson 甚至在节目里这么评价 iPad:"It s useless, but it s awesome."。但 Surface Pro 3 推出之后,平板产品基本瞄准到“移动办公”市场。在这个层面,微软已经给 iOS 和 Android 平板推出了免费的触屏 Office、Autodesk 也为这一场景推出了 AutoCAD (这两点在 A72 发布会都被着重强调),Photoshop 也即将推出适配 Chrome 浏览器 / OS 的在线版本。软件之外,今年年中即将推出的 iPad Pro 也会成为 ARM 平台在平板市场的强心剂。Intel 除个别高端产品(上一代高端二和一产品,这一代 CoreM 起跳,均价都明显高于 ARM 平台平板)之外,采用 Z3735F(及下一代小改款)的产品续航都非常有限,部分产品甚至只能维持两个小时左右的持续使用时间,更不必提高端产品还需要以来传统笔记本电脑电源而无法使用类似手机的低压充电方式(也就无法使用移动电源)。
关于平板这个市场的侧重,A72 发布会上还有更多信息:A72 标称支持 4K 级分辨率 120 帧的视频播放,官方最高支持至 8K 30帧。这样的画质对于手机尺寸产品而言,其 PPI (像素密度)理论上已经明显超过一般人眼可以辨识的精度。但这对平板,或者说手机映射平板、手机映射电视而言会是一个明显提升。如果 Android 通过 Android TV、Chromecast 等设备将多屏打通,或者结合 Chrome OS 和 Android 实现 Moto 曾经的 WebTop 技术,就能在下一代手机产品上实现以手机为核心的多屏统一管理。
苹果方面,有关部分前微软 Xbox 团队移至苹果负责游戏方面内容的传言不绝于耳,Metal 和 Swift 的出现也表明苹果在游戏领域的野心。这一系列因素的结果如果不是 Apple TV 以 Console 的形式回归,就是出现 iOS 设备外设能结合 PrimeSense 体感映射到大屏幕上实现类似功能。
再看 ARM 最近半年的产品布局:类似串联多屏、多终端、多场景的布局也溢于言表。ARM M 系列 MCU 在物联网领域的拓展一直走在 Intel Edison 之前,如今已经有广泛的智能硬件实例和流行产品出现。Intel 的 Curie 虽然惊艳但从市场角度上有近两年的后发劣势(前代 Edison 在功耗和价格上对消费级产品而言不够理想)。mBed OS 的公开更是将 ARM 的野心从硬件延伸至软件层面 —— 这家公司想更多得触及终端消费者以通过完整生态留住直接客户。
这都是理想化的局面,ARM 的软件生态设想不一定会这么顺利。Android 在全面推行 ART Native Runtime 之后没有理由将物联网拱手相让,而微软甚至在 ARM 平台的物联网方面有 Windows Mobile、Windows Athens 和 .NET Micro Framework 三个布局。其中 .NET Micro Framework 和 Windows Athens 在轻量级和配套云服务(Azure VS. mBed OS Server)上丝毫不输 mBed OS,何况 .NET Micro Framework 已经以数十 k 容量的固件稳定跑在 Microsoft Band 上,而 mBed OS 的 beta 测试版还要等到 2015 一季度末。
终端产品方面看似平淡的 2014,其背后是产业上游格局趋势突变的一年。屏幕技术、厂商洗牌,半导体制造商整合,再到最原始的简易指令集(ARM 为代表)和复杂指令集(x86 为代表)两大阵营之争。各家势力在战略合作的同时又各有盘算。也许到 2016 年,我们所看到的移动市场格局和今天会很不一样。 |